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虞爱华督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时强调
公共服务设施要尊重市民意见方便市民使用
6月9日下午,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虞爱华来到中国科大老校区附近的肥西路与槽郢路交口、市政务中心地铁站口,督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工作。市领导单虎参加。
中国科大中、西校区被肥西路分隔,师生往返两校区需穿越马路,高峰期间每小时人流量上千人,出行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。虞爱华来到这里察看现状,同校方、属地和有关部门,现场办公商讨人行天桥规划建设方案。他指出,在此架设人行天桥,必要性、紧迫性不言而喻,关键要重视客观条件的可行性、操作性,做到办得了、办得快。否则,就可能议而难决、久拖不决。要立足现状条件比选最优方案,比如可考虑安装过马路电动扶梯,力争尽快建成投入使用。
蜀山区肥西路周边鸟瞰图
当前,合肥市轨道交通“五线运营、八线在建”,运营里程171公里、在建里程162公里,日均客流量超110万人次。有市民不断反映,一些轨道站点路牌标识分辨不清。虞爱华来到市政务中心地铁站察看指示标牌,发现轨道每个出入口对哪条线路标识很不明显,且3号出入口容易混淆为3号线出入口,现场就有市民建议,轨道线路序号可用“数字”,站点出入口序号可用“字母”。虞爱华指出,公共服务设施要尊重市民使用习惯,轨道交通站点、线路、出入口等标识,大小要合适,位置要合理,确保看得见、看得懂。要立即优化标识标牌,但不得全拆新建,可采取局部处理方式,努力以最小成本获取预期效果。
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国防科技大学站4号出入口。标识容易看成是4号线的出入口。
6月9日拍摄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校园实景。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
6月9日拍摄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校区小东门现状。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
6月9日拍摄的蜀山区槽郢路现状。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