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与伴侣成为在生命终章共舞的两个耄耋老人,你更愿意自己先走,还是对方先?
(相关资料图)
对于当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·亚隆而言,他一定会希望自己是留下来的那个。作为帮助过无数丧亲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师,欧文清楚地知道,留下来的人会面临更深的孤独和痛苦,一年、三年、或更久。
当欧文15岁相识、相伴60几年的妻子玛丽莲(法国文学教授、女性主义先驱)罹患绝症时,她提议一起写一本书——
欧文从未有过独居的生活,年少时有学校舍友抑或军队伙伴的陪伴,那之后就一直和玛丽莲在一起。独自住在和她一起生活的房子里,处处都是回忆。客厅角落里玛丽莲的画像被他翻到背面,因为见到那双眼睛就难忍悲痛;但偶尔也被他翻回来,因为她是如此美丽,他不敢忘、也不能忘。
自从失去他的爱人玛丽莲,欧文遇到有趣的事时仍是反射性地想和玛丽莲分享,在他心中,似乎只有玛丽莲获知某桩事,才能使它成为事实。欧文总是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自己的不理性行为,他此时的大脑的防御机制似乎强到难以抵抗,它始终坚持认为玛丽莲仍然活着。
(图源网络,侵删)
玛丽莲去世九个星期后,他诊断自己为“明显抑郁、行动迟缓,麻木恍惚,常伴有绝望感,体重减轻,生活无趣,难享独处,总的来说,在接受他妻子的死亡方面,没有什么进展。”
欧文每隔几天都会写这本书,最开始他感受到性欲增强,十分羞愧不解,在查找许多资料后发现一个结论:“当人们因为悲伤而麻木时,他们发现,性帮助他们去感受到一些东西,
萨特的自传中写道“我正悄悄地走向尽头...可以肯定的是,我的最后一次心跳将铭刻在我作品的最后一页,死亡将只能带走一个死人而已。”
走过一生,短短几十年,萨特在自己的作品中实现自己的价值,后人会因为他的作品而铭记他几百年,因而无憾。玛丽莲、欧文·亚隆乃至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如此,活过一生,灿烂热烈地活过,留下点什么,就足够。
欧文·亚隆在书中写道,“即便我不能再与玛丽莲分享我的生活,即便独剩我一个人,生活仍然是有意义的,有吸引力的,生活是重要的。”
无论失去谁、失去什么、怎样失去、情绪如何...都要明白,我们自己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部分,好好生活、享受生活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。或许重大的丧失会让你像欧文一样难以承受,但这也是你生命中的体验。
寻求帮助和支持,艰难但坚定的借助时间度过最困难的时期,接纳生活中总要有分离这一部分,“生活是重要的。”
最后,以本书的结语,也是纳博科夫自传《说吧,记忆》的卷首语作为结束:“摇篮在深渊之上轻摇,常识告诉我们,我们的存在只是两团永恒黑暗之间,一道短暂的光隙。”
“专栏君
篇幅宜人性:★★★★★
趣味可读性:★★★★★
科学严谨性:★★★★
《生命的礼物》主要讲述欧文亚隆和玛丽莲在面对玛丽莲的死亡时真实的心路历程,前半部分由两人共同书写,后半部分发生在玛丽莲过世之后,主要描写欧文应对丧亲后哀伤的过程和体会。
本书语言平实动人,翻译该平易处亲和舒适,该深刻处却也可典雅的恰如其分。期待本书可以为你对生命、死亡的思考提供一些帮助。
赠书活动
你对生命有什么独特的看法?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,截至2023年7月12日(周三)中午12:00,大学堂编辑部会在留言点赞数最高的前8条评论中,选出最棒的3条评论,每位评论者可以获赠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的《生命的礼物》一书。
作者 | MR.
编辑 | 草芽君
美编 | N